网站首页| 工作动态| 党纪法规| 信息公开| 廉政教育| 廉政论坛| 监督曝光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经验交流 > 
当前村干部主要腐败问题及对策建议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4-28 浏览次数:
 

近年来,在有效整合资源,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同时,随着工程项目的增加、资金流量的增大和费用开支的增多,村级党风廉政建设日益成为群众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甘泉县纪委在上级纪委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镇党委、纪委的全力配合下,坚持“零容忍”,出重拳严肃整治村干部腐败问题,共查处104件村干部腐败案件,占全县查办案件总数的66%,有效地遏制了村干部腐败问题。

一、当前村干部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总结近几年查办村干部腐败案件的经验和对村干部腐败案件的分析,我们认为,村干部腐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种形式:

(一)“潜藏不露”型。从近几年被查处的村干部腐败案件来看,村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平均潜伏期为5年左右,当年作案当年被查处的案件很少,具有较强的案件隐蔽性。如我县****行政村原党支书记李某,从一般村民到村主任再到村支部书记,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为人正直、工作认真、表现较好。但实际上,2008年,村上实施安全饮水工程,这正是李某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期间。他利用上报旧井改造与新井数量的职务便利,采取虚报新打井数目的方式,骗取国家专项资金,其中部分资金用于个人开资。直至2013年事情败漏后,县纪委彻底查清其违纪违法行为,并给予了开除党籍的处分。农村干部违纪行为隐藏时间长,一方面反映出对村干部监督管理还不到位,另一方面也表明村干部违法违纪的手段越来越隐蔽。

(二)“露而难定”型。有些村干部,其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已有所显现,有关部门也曾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过核查,但都因为线索不具体、事实难以认定而告终,因而造成了这些人的侥幸心理。如:我县****村原党支部书记程某,群众反映较多,但镇纪委一直查无实据。后来通过群众实名举报,县纪委成立联合调查组对此情况进行核查。在调查中发现:程某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私自将补偿给该村的复垦费和水毁主干线补偿费余款8306.83元;村委会应支付给他人的欠款3000元;村委会承包耕地收入的4000元;在食堂以村集体名义虚假开资的1500元;私自设立小金库4116元购买名烟名酒;这五笔款项及物品共计金额20922.83元用于个人消费使用。关于这一违纪违法问题,县纪委给予程某开除党籍处分,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顶风违纪”型。有的乡镇为了防止“有能力”的村干部流失,在管理上较为粗放,对一些苗头性问题查纠不力,特别是对一些工作经验较丰富的村干部,采取“睁一眼、闭一眼”,甚至“放一马”的态度。有部分村干部明知自己所做的事是违法违纪的,但却心存侥幸,违反原则顶风违纪。如:我县****村党支部书记张某,不能严格执行封山禁牧政策,在外放牧,导致退耕林地遭到破坏;某行政村小队长袁某,不能定期进行村务公开,在村上随心所欲,自己想咋做就咋做,并利用职务之便在外大吃大喝,在群众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村民集体上访。这一违纪行为被乡镇纪委给予党纪警告处分、行政警告处分。

二、村干部监管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

一是用人和培训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选拔村干部过程中,对考察候选人把关不严谨,程序不规范,透明度不高,有些用上来的村干部在群众中反响大,开展工作自然就阻力大,很容易和群众发生冲突或是引发上访。加之村干部文化层次不齐,绝大多数都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个人素质不高,思想认识较低,容易发生违纪违法现象。

二是工作奖惩机制不健全。由于奖惩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现在的村干部工作没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私心重,心存敷衍了事心理,觉得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只管自己圈内的事,干任何工作没有魄力,激发不了村干部队伍的活力,不仅没有在村干部思想上形成注重实绩、重贡献、奖勤罚懒、争先创优的意识,反道助长了部分村干部腐败心理。

三是权力运行过程监督不规范。当前,村干部监督工作存在的一定薄弱环节,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不够有力,往往是出了问题后才进行核实处理。这种事后监督,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消极的监督,使得许多本来可以及时察觉和纠正的问题发展蔓延,造成不良后果。主要表现为:对在一定条件下容易发生的违法乱纪行为和不正之风,事前几乎没有人提出有力的防范措施;对已经出现苗头性问题,不能及时察觉和纠正;对村干部行使权力的情况,缺乏经常性的指导、检查和督促,经常是等到问题严重了才查处。

三、防止村干部腐败的对策和建议

(一)健全选拔机制。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大胆使用那些发展经济有本领,维护稳定有办法,服务群众有感情的村干部。对那些组织不放心,群众不满意的村干部,及时进行调整,在村干部使用上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性竞争机制,更好的激发村干部工作热情。

(二)健全教育机制。对村干部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培训,提高村干部解决矛盾纠纷和做好群众思想教育能力,提高村干部加强民主管理,带头致富和发展经济的能力。

(三)健全激励机制。一是注重实绩激励。主要是对工作成绩显著,表现突出的村干部,及时的给与表彰、表扬和宣传。二是注重经济激励。坚持重实绩、重实干、重实效的原则、对村干部的工资奖金进行绩效考核奖优罚懒,进一步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注重关心村干部的生活。凡是村干部生活上有困难,急危情况,乡镇党委大力给与支持和帮助,使村干部感到上级的关怀和温暖,安心工作。

(四)健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和乡镇纪委对村干部的监督作用。一是建立健全谈话制度。通过组织谈心,了解思想情况,有针对性的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二是严格执行问责制度。针对少数村干部不听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不完成工作任务,无故不参加活动和会议的,办事不公道的轻微问题,乡镇党委、政府要对村干部进行问责并督促其尽快改正。三是严格村务账务公开。重点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普遍关心和容易发生矛盾的问题进行公开,增强村务账务透明度,保障农民群众对村务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

上一篇:谨防“三公”经费改头换面支出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 美水之乡正气浓

   主办单位甘泉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甘泉县监察委员会 | 陕ICP备-09016636号 | 举报热线:0911-4223430 | 全国统一举报热线:12388

   地  址:陕西省延安市甘泉县委大楼四楼      | 电话:0911-4222242   | 传  真:0911-4222242 | 邮箱:gqjwxjs@163.com